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成效,对全球环境治理作出突出贡献。数据显示,与2013年相比,2021年全国PM2.5平均浓度下降56%,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减少87%,空气质量显著提高。
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环保产业结构调整、末端治理、科技支撑的组合拳发挥了巨大作用。四川国蓝中天环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蓝中天)是一家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于城市绿色运行和综合治理智慧环保企业,从诞生之初便与数字化密不可分。90后总经理牟华侨从一个“没有理想的人”,到坚定不移地走环保之路,与环保行业一同飞速成长,数字化的大气治理,也伴随着他的整个成长之路。
带着人工智能核心算法入行
从小生活在阿坝州的牟华侨,对空气质量尤为敏感。12岁时,他从山清水秀的山区到成都求学,除了都市的繁华绚丽,城市里的空气对他来说也是另一种冲击。在空气污染特别严重的时候,有过敏性鼻炎的他一年要回好几次老家,就为了呼吸上一口干净的空气。毕业后,恰逢国家大力扶持环保工作,他便一头扎入这个行业。
刚入行时,牟华侨戏称自己是小学生,完全是个初学者。每日都要研读大量的书籍文件和国家政策,一方面需要研发环保专业的内容,一方面需要发展大数据和算法,还要不断跟政府以及企业去推广和验证项目的可行性。大气治理依赖大量的数据分析,涉及城市多元数据、天空一体化数据,只有这样才能更精准地发现污染源,这也导致每个工作人员手头的数据量极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牟华侨不断地招兵买马,找第三方购买数据,导致成本急速上升。监测数据需要大量的设备,设备的更新迭代与设备商之间的协调也是一个棘手的问题。
牟华侨带着人工智能核心算法技术入的行,想用数据去改变环境治理的工作,但是真的入了行才发现,光是处理底层数据的收集、存储到质控、分类、清洗就已经让团队疲于奔命。面对个人、企业、行业等多重问题,牟华侨一直想借助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技术,让团队可以挣脱底层数据处理的困局,聚焦在擅长的人工智能算法研发及功能创新上,为环保行业带来真正的技术革新。
受海量监测数据束缚的问题迎刃而解
随着在环保行业的深耕,牟华侨与他的团队逐渐发现了数据背后的规律,一切也变得顺手起来。一个更大的提升是在与华为云合作之后,华为云在处理数据与数据分析上,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流程,让复杂的工作变得简单高效,科研人员的精力也得以释放到最核心的算法业务上。“以前我们可能像一个游击队,没有标准,也不知道怎么打这个仗,有了华为云的介入之后就变成了正规军,整个队伍就不一样了,战斗能力也提升了。”牟华侨这么说道。
与华为云的合作也增强了牟华侨对于企业未来的信心。第一,在业务拓展上给国蓝中天提升了一个空间,第二,国蓝中天可以依托华为云快速拓展解决方案的能力,借助他们庞大的市场规模,跨行业指导应用,对双方来说,都是资源与经验的高效使用。
减少了底层数据束缚,国蓝中天得以在环保行业中更好地大展拳脚。以前政府要处理好环保的业务,需要投入大量的监测设备,但是一味地铺设设备占用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代价高、费用大、维护频次也非常高,而且不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牟华侨以龙泉驿区的大气监测举例,以前每一平方公里就要有一个设备,现在安装30%的设备就可以覆盖100%的面积,剩余70%靠核心算法来监测,大大节省了铺设成本和人工维护工作量。
用数字化手段助力环保行业快速发展
从入行到现在,在见证环保数字化技术应用从龙泉驿区走向整个成都,牟华侨也同时见证着成都空气质量的好转。在2021年的时候,成都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了299天,为十年内最好的水平。看到城市的空气质量,因为政府及民众的关心重视以及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好,牟华侨内心十分欣慰。
今年7月,由牟华侨团队开发的“大气污染AI小尺度溯源”技术成果入选了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优秀案例库,这也大大鼓舞了牟华侨,让他更加认可自己的研发方向。在没有进入这个行业之前,牟华侨觉得自己有时会对未来的职业规划感到迷茫,但是后来逐渐在环保行业找到了自己奋斗的意义,价值观也发生了改变,现在他不仅仅把环保当成自己的事业,更是承担起了一份社会责任。
牟华侨是无数奋斗在数字化前线的年轻创业者的一个缩影。谈到奋斗精神,牟华侨有自己的理解,他觉得第一要心存美好,减少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第二要跟上时代的步伐,承担起青年一代该承担的责任;第三要勇于创新,为社会发展增添一份自己的力量。在当下的数字化时代,作为环保人,他更希望用数字化手段助力行业快速地发展,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因为自己所坚持和努力的事业而受益,这是他幸福感的来源。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